滨州市高一历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

当前阅读:       发布时间:2016-03-15

滨州市高一历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邹平一中高一历史组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2016年3月9、10日,我们组一行4人参加了在无棣二中举行的全市高一历史教学研讨会,主要内容:9日下午听了三位老师的观摩课;10日上午听的专题报告。对此深有感触,收获颇丰。

    一、历史观摩课

三节观摩课,每节课各有特色,各有千秋。 

无棣二中王兆华老师的《农耕时代的商业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体会有以下几点:

1、这节课对教材整合力度很大,打破教材商业发展概貌、城市繁荣和商业政策三段的模式,以商业为核心,学生梳理完商业发展概貌后,总结商业发展的特征,然后重点突出了宋代商业的发展,最后以商人的经商理念,对学生进行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。

2、教师还特别注重问题的设计,运用新材料,创设新情景,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,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。

3、体现了学生自主性,小组合作探究、小组成员展示,体现学生主体地位,激发学生的积极性。

4、但整节课的感觉在人为拔高,高一的学生思维根本就跟不上,不能兼顾基础知识,学生缺乏知识铺垫,没有台阶,高不可攀。

无棣一中乔方普老师的《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》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其教学与现实联系紧密,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。讲课过程虽按部就班,但讲课层次清晰,环节紧扣,重难点清晰,便于学生理解。做到论从史出,树立唯物主义史观。

北镇中学张颖老师的《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》发人深省,受益匪浅。课堂教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,重视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。同时张老师的课感情丰富,语言细腻,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。对于课堂内容,用历史小故事来体会和加深理解历史知识,并训练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。其授课思路清晰,关节紧扣,重难点突出,课堂容量适中。

二、历史专题报告

我校刘庆亮老师所做的《经济模块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》的报告:

    1、点明了高一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:①高中转型② 课时较少③ 内容偏多④ 文理分化⑤ 师资薄弱;

    2、解析了现阶段高一历史教学的任务:①落实基础 ②材料解析 ③解题训练 ④高考研究

    3、现阶段高一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:①讲不完 ②讲不透

    4、考情分析: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格局

类  型

范  围

数量

全国卷

Ⅰ卷

河南、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山西、江西

7

Ⅱ卷

黑吉辽蒙(东北)、宁甘青新(西北)、滇藏贵桂(西南)

12

地方卷

单科

海南、上海、江苏

3

文综

广东、山东、四川、重庆、福建、安徽、北京、天津、浙江

9

    2016年6个省份将加入全国Ⅰ卷,试卷总数由14减为8份。

    5、全国卷9大特点:① 阅读量大  ② 脱离课本   ③难度偏大 ④ 最佳选择  ⑤设问开放  ⑥ 关注史法  ⑦ 思维创新  ⑧ 侧重概括  ⑨学术成果

    6、高考试题中对前言学术成果的运用和考察:

省区

年份

全国一

全国二

北京

天津

广东

福建

江苏

浙江

重庆

宁夏

山东

四川

海南

安徽

上海

广西

2015

4

3

0

4

2

7

10

10

2

2

2

7

2

1

56

2014

5

6

0

8

0

6

15

2

4

2

4

8

4

0

2

66

2013

1

12

0

4

2

0

15

2

6

3

3

8

3

0

0

59

2012

2

1

0

3

4

6

9

3

3

3

3

3

4

0

44

2011

1

2

0

6

1

3

9

2

3

2

4

0

4

0

37

2010

2

4

0

3

2

6

8

4

6

3

0

3

4

4

0

49

 

    像上海等省市引用数量低,但不意味着没有体现新的学术成果,只是命题者已经通过“二度消化”后,采用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,我们已经很难查找这是哪位学者、哪篇文章的学术成果了。

由此可以推断:当前历史科高考命题对学术研究新成果的依赖,已经逐渐超过了对传统史料的依赖。

7、材料为何重要?史料解析是高考要求的基本能力:(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)

(1)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

  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;

  ■整理材料,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;

  ■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、准确、合理的解读.

(2)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;

(3)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;

(4)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。

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,但绝非唯一的资源;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比学生掌握若干现成的结论重要。

    目前中学历史教材实行一标多本,这些教材虽然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,但有不少地方大相径庭,基本知识点有相当大的差异。 

高考根据某一种版本的教科书来命题,既不符合课改的理念,在实践中也缺乏可行性。

    三、反思教学,具体措施

1、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:①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不乐观 ②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到位 ③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 ④教学效果是否有成效

2、具体措施: 

⑴正确定位基础年级的地位,是实施好教学的前提合理确定教学起点、加强学法指导、多途径增强学习兴趣。 

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搞好教学的关键:以学生发展为本,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;关注尖子生与学困生。

⑶培养材料概括能力。具体做法:

限时训练:学生答题的质量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单位时间里的阅读速度和提炼信息的速度。这好比百米赛跑,如果没有平时的强化训练,即使在起跑之后如何拼命也照样无济于事。

阅读量的训练一定在平时强化提高,出路无非有二:一是在课堂教学上,有意识地运用经典试题或指定课文进行训练;二是在课后的跟进训练。但是,一定都要定时训练,否则没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,速度一定是练不出来的。

划分层次:标点符号、关键词句、简化合并。通过划分材料层次,找出句与句之间的意思转折,段与段之间的段落大意,整段材料的中心思想。

关联结构:概括材料信息由表及里,由此及彼。

就地取材,将课本问题化:把课本的每一目都设置成具体问题,把课本当材料,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;其次,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,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。现行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,选用了500多幅插图,大大丰富了历史课程资源,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,教学中一定重视对课本插图的利用。

⑷重视比较能力:比较能力实际是概括能力的一种表现。

应对策略:首先,确定比较的主体。其次,明确比较的类型: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;中西比较和古今比较;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;外延比较和内涵比较;同源史料和异源史料比较;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比较。其三,掌握比较的原则;其四,选择比较的角度。

⑸做好教学研究是搞好基础年级教学的根本: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;加强对学生学情的研究;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;加强集体备课,提高研究效益。

俗话说: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,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。只要我们始终抱着积极的学习态度,严谨的治学作风,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走向一个更为理想的状态。